近年來我市變“輸血”為“造血”,大力開發大學生公共就業服務崗位。截至目前,共招聘450人,全市34個街道92個鄉鎮220個社區,每個勞動保障平臺至少有1名大學生協理員。
大學生公共就業服務崗位包括:街道、社區擔當勞動保障助理員、協理員、民政社區低保專管員以及司法社區心理矯正員。崗位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同等條件下,困難家庭大學生優先錄取。受聘者均享受國家法律規定的五險和休假等福利待遇資金來源主要是從地方各級財政和就業專項資金中列支。
對錄用的公益性崗位的大學生,我市建章立制,規范管理。新招錄的協理員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統一進行崗前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縣區就業管理部門根據工作需要適時組織業務培訓。制定就業服務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和信息反饋制、限時辦結制等規章制度,規范管理各基層勞動保障平臺工作人員的服務行為。由縣(市)區就業管理部門對社區勞動保障協理員、助理員進行考核。
大學生公共就業服務崗位的開發,有效緩解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搭建高校畢業生成長與發展的平臺,同時也促進了城鄉基層勞動保障平臺的建設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