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先冷靜觀察。到了新單位后,首先你得耐著性子多觀察,多向他人請教發問,以了解公司文化是否支持小圈子的存在,并設法厘清辦公室政治派系的脈絡。在初期,聰明的做法是,對所有的圈子都抱持友好態度,但不要立刻站隊。有位職場新人剛到辦公室,連續幾天答應一個圈子的午餐邀約,不久之后,發現自己被糊里糊涂地貼上標簽而遭到其他圈子的排擠,這讓他感慨不已:“原來飯是不能亂吃的!”所以在一開始應多和各方人馬來往,并主動和不同部門的人互動熟悉,會比一下子太過貼近某個圈子來得好。
第二,考慮圈子性質。要不要加入圈子,你還得考慮周遭這些圈子的性質。一般而言,辦公室小圈子可分兩類:一類是友誼圈子。同事之間出于志趣相投所形成的小圈子,例如美食圈、運動圈、電影圈等,這些友誼圈子的形成能讓我們在職場中建立深厚的人際情誼而能更樂在工作。我就曾經在企業培訓的現場聽到一位學員說,他被高薪挖角,卻打死不會跳槽。原因是因為,他實在不愿意離開這些辦公室好友。另外一類則是利益圈子,這類圈子的形成主要是為了結黨營私,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辦公室政治”。在這樣的圈子中,比較少人際情感的交流,更多的是權力的維護及運作。若加入這樣的圈子,也就容易卷入辦公室政治斗爭中,當然不可不慎!
在考慮清楚后,若你決定要加入小圈子,掌握以下的原則就能讓你應對自如。
第一,分享信息,而不傳遞評論。即使是興趣圈子,工作同事聚在一塊兒,也不可避免地會聊到公事。這是交流各部門的一些客觀信息,例如已經確定的人事異動、部門的新工作項目等,有助于大家掌握公司近況。然而千萬別把互動當作真情告白的評論大會。若彼此大吐苦水,甚至聚在一塊兒批評領導,不但會挫傷大家的士氣,更可能會讓你卷入口水戰中,造成日后的麻煩。
第二,提供支持,而不制造矛盾。別忘了小圈子的目的是讓大家能夠和睦交流。若就此聚眾排擠外人,就會容易衍生成嚴重的辦公室沖突,結局往往是兩敗俱傷,引起高層重視,從而痛下決心瓦解圈子。
若最后你決定“獨善其身”,那也請提醒自己和各方人保持友好關系,而不是把自己變成游離在外的職場邊緣人。當然有時候無門無派的做法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例如當為一個職位兩派爭執不下的時候,沒有鮮明圈子標簽的你往往最后可能變成大家都可接受的人選。
了解圈子文化,聰明地運用職場小圈子,那么圈子會是你樂在工作的起點,而不是讓你日后悔不當初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