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針對不同類型的員工,企業培訓的目標和內容應有所不同。因為投資于不同類型的員工對企業帶來的流失風險是不一樣的,企業應對員工的崗位職責、品德和能力、員工的企業歸屬感進行深刻地了解,在培訓內容的選擇上制定相應的標準。對于有自發要求培訓的員工,可以提供選擇性的培訓項目。但是,對這部分培訓,企業應適當與員工共同承擔費用,或者由員工承擔費用,培訓后給受訓者以加薪、晉升作為回報。
2.培訓不僅具有拓展知識、提高技能的作用,而且具有鼓舞自信心、激發工作熱情的功效。注重個人發展的員工往往把培訓看成是企業對他的最高獎賞。尤其是當培訓與員工職業生涯設計結合起來的時候,更能激發員工的進取熱情。許多著名的公司正是迎合了這一心理規律,盡可能地為其員工提供適當的培訓,從而有效地提高員工的積極性、歸屬感和忠誠度。企業培訓也不應僅僅局限于技術和管理技能培訓,還要包括企業成員人格培養和企業道德文化的培養。
3.培訓中應全程控制。在培訓中企業應當選擇專門人員與培訓人員和受訓人員保持聯系。通過溝通了解受訓人員的需求、表現和心理狀態,一方面提高培訓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有效防止培訓員工流失。
4.及時對員工培訓結果給予肯定和獎勵。培訓不是單方面的投資,除了企業要投入資金外,員工還要投入時間和精力。因此,培訓后員工總是期望能夠以某種方式得到回報,如果企業給予的回報不及時,員工認為培訓前后在企業中沒有什么改變,就會通過跳槽選擇更好的工作環境。因此,創造良好的學以致用的環境、提供更有挑戰性的工作、提高受訓員工報酬等方式承認員工通過培訓努力的結果,對于留住培訓員工至關重要。
5.把合同管理納入培訓管理。合同是企業和員工權利的法律保障,加強對合同的管理,不僅保護企業的合法權利,也保護了員工的合法權利。把合同納入培訓管理,一旦出現糾紛,企業和員工都能夠通過法律把自己的損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