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針對公司的發展戰略,根據企業職位的特點,運用職位評價法中的要素計點法對企業的基本工資進行確定,以此來確定職位的薪資體系,使內部的基本工資趨向一致,消除同工不同酬現象?筆者以職位數比較多的某藥業制造企業為例,通過選擇基準職位和評價的報酬要素,對公司的相關職位進行薪資等級再設計。
一、選取標桿職位和報酬要素
1.選取標桿職位。案例藥業有限公司的職位結構中,職位分為四大職群:管理類、銷售類、后勤類、技術類。由于公司的職位過多,在進行職位評價的時候,不可能針對所有的職位,只能從四個職群中選擇標桿職位作為評價對象,這是進行職位評價的前提。標桿職位是指那些可以作為統一"標準"的職位,標桿職位存在于大多數組織中,因而可以進行在組織內部以及組織之間進行薪資比較,這些職位在每一個職群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2.選取報酬要素。報酬要素是一個組織認為在職位中所包括的一些對其有價值的特征,這些特征有助于組織戰略的實現以及組織目標的達成。確定報酬要素是整個職位評價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步。在選擇報酬要素之前,運用訪談法在公司內部做了調查,是關于報酬要素的選擇和各要素的重要性,訪問了公司各層次近20%的員工,并對訪問的結果做了分析總結。同時根據公司的特征,選擇一級報酬要素:知識技術\能力因素、責任因素、努力程度因素和工作環境因素,然后選擇了二級報酬要素:知識技術\能力因素有7個二級要素、責任因素有6個報酬要素、努力程度因素有3個報酬要素、工作環境因素包括3個二級報酬要素。
二、確定報酬要素的權重和所對應的點值
在進行職位評價時,對所選取的一級報酬和二級要素進行定義。由于案例公司職位比較多,且價值差異比較大,為了便于進行職位評價,使評價結果更加直觀,定義一級要素的權重總分為1000分。根據在公司內部關于各報酬要素重要性的調查分析,一級要素的權重分布為:知識技術\能力因素占總分的25%為250分、責任因素占40%為400分、努力程度因素占20%為200分,工作環境因素占15%為150分。對二級報酬要素定義,要對其進行等級的劃分并且要明確每一等級所對應的點值。
做好一級和二級報酬要素定義劃分權重,把二級報酬要素進行分等并定義,確定二級報酬要素各等級的點值后,就可以用這些報酬要素,對所選擇的標桿職位進行評價。
三、運用報酬要素對所選職位進行評價
將所選的標桿職位運用所確定的報酬要素來進行評價,計算出這些職位的點值。
四、劃分點值范圍確定職位薪資等級結構
對所選擇的職位運用報酬要素進行了評價之后,每一個所選的職位都有一個評價總值,應根據這些職位的總點值進行排序,來初步確定等級。
當進行等級的確定時發現排序的等級較多,可以劃分點值的范圍,進行歸等,這樣更加直觀、容易與其它職位進行比較。這里將點值劃分為8個等級,以80分為區間值,然后將上面的職位根據評價的總點值確定其相應的等級。
進行標桿職位評價之后,應對公司的所有職位進行評價,需建立一個評價專家組。為體現其客觀性和公正性,評價小組成員在公司各個層次的員工中選擇,高層管理者3-5人,中層管理者占15-18人,基層員工占5-7人,共25人。給每一位評價人員準備職位說明書、報酬要素定義分級表、評分表等,進行一些必要的講解或培訓,然后對所有職位進行評價,確定所有職位的薪資等級。職位薪資等級確定之后,企業的基本工資體系的確定就有依可循,這樣就可為企業建立了比較科學的職位薪酬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