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近段時間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市金融辦通過多種途徑解決我市民營企業,特別是農產品加工企業的資金需求問題。并積極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中小企業信貸傾斜力度,增加信貸規模,做大做強地方金融機構,完善中小企業擔保融資體系,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為我市的中小企業發展創造了寬松的發展環境。
大篷車深入基層點對點銀企對接
5月17日,市金融辦和9家商業銀行、5家小額貸款公司走進龍港區恒大物流中心建材、物流產業集群,將“銀企大篷車”開到基層,與龍港區政府共同舉辦了我市小微企業銀企對接會。
各商業銀行、小貸公司和220家企業充分利用本次銀企交流平臺,積極參與,踴躍洽談。此次活動達成合作協議17個,意向貸款0.6億元。葫蘆島銀行、民生銀行專門針對這些小微企業融資需求量身定制了信貸產品。市金融辦會同工商銀行和郵儲銀行,在活動之后多次深入到恒大物流現場繼續與意向商戶進行接洽。目前,已為50多個商戶提供小額貸款1300萬元,緩解了小微企業的燃眉之急。
中小企業融資難,難在缺少土地、廠房等抵押物。針對部分中小企業的“先天不足”,今年初,金融辦圍繞“項目建設年”,開展“走銀行機構,訪中小企業,看重點項目”的點對點銀企對接活動,帶領銀行走進園區與有融資需求的中小微企業進行對接。會后積極協調,密切跟蹤,時刻掌握貸款進展情況,幫助解決貸款發放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確保資金早日投放到位。同時深入中小微企業進行實地調研,積極協調溝通,幫助其爭取銀行信貸支持。這種“點對點”對接突破了大型銀企對接會的限制,更具針對性和時效性,受到了企業的熱烈歡迎,也得到了縣(市)區政府的大力支持。
市金融辦主任王連民說,作為聯系銀行和企業的橋梁紐帶,市金融辦進一步完善政、銀、企合作機制,以市場為紐帶、以誠信為基礎、以共贏為目標,努力為銀企合作創造寬松的金融經濟環境,實現銀行與企業、資金與項目面對面溝通、零距離接觸,點對點對接,把金融服務工作抓實抓細,抓出成效,為全市“項目年建設”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和服務。
完善信貸機制鼓勵長效投放
在去年我市首次出臺的《葫蘆島市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投放工作考核獎勵辦法(暫行)》基礎上,今年二季度,市金融辦對《辦法》進行了完善修改,并征求了人民銀行、銀監分局和各家商業銀行意見,同時為進一步拓展融資渠道,又新增了表外業務獎勵條款,刺激銀行利用多種途徑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積極性,解決企業項目融資難、金融機構放款難的“兩難”問題,為全市掀起新一輪項目建設高潮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服務支持。
市金融辦多次向各縣(市)區調統有融資需求的優質項目,按照農業、工業、服務業等類別進行分類后,通過項目發布會、推介會向各商業銀行發布,商業銀行在此基礎上篩選出合適項目進行貸款投放,緩解企業資金需求。
大力發展地方金融扶持中小企業發展
市金融辦積極培育服務于小微企業和“三農”的小額貸款公司,合理引導民間資本,不斷改善對小微企業的金融供給,以推動地方經濟快速有序發展。截至7月末,葫蘆島市小額貸款公司共7家,資金投放能力從2011年的1.3億元增長到目前的3.85億元,同比增長196%;1-7月累計為小微企業發放貸款5.29億元,同比增長643%。小額貸款公司的快速發展,使小微企業和“三農”的融資環境不斷改善,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繁榮穩定。
按照“快速發展、嚴格準入”的工作方針,市金融辦規范細化輔導審批工作流程,積極推動小額貸款公司的設立,引導小額貸款公司的設立向建昌縣、南票區傾斜,力爭年末小額貸款公司數量達到20家,實現縣域全覆蓋。對依法合規經營、業績優良的小額貸款公司,推動其根據業務發展需要設立分支機構,擴大為小微企業和“三農”服務的范圍。
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市金融辦制定了“質量年”活動方案,從結構質量、資產質量、經營質量、監管質量、環境質量五個方面明確了發展目標,對全市工作進行統一部署,推動小額貸款公司依法合規經營,不斷提升競爭實力。
市金融辦還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域外資金到我市設立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機構,以推動我市小微企業和“三農”快速發展。通過努力和協調,3家域外機構表達了在我市設立小額貸款公司的意向,已有1家獲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