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地的五味子又冒出了新芽。4月1日,連山區孤竹營子鄉侯杖子村的田秋梅一邊給自家的4畝五味子地施肥,一邊跟記者聊著她參加區里陽光工程培訓的好處。她說,我是去年秋天參加的培訓,在那里我學會了不少五味子種植技術。就拿剪枝來說吧,以前剪的枝較短,留的都是雄花,雌花少,所以坐果率不高。學了剪枝技術后,我對今年的五味子種植更有信心了。
田秋梅只是連山區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培訓工程眾多受益者之一。據統計,去年,連山區參加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培訓的人數達2000人,到去年底培訓任務全部完成。其中,實現就業轉移的1815人,轉移率為97.5%。
近100%的轉移率是如何實現的?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區農業部門堅持嚴格把關、按需培訓的結果。
嚴格把關。一是根據省市農委規定的培訓機構所應具備的條件,嚴把陽光工程培訓機構的認定關。先由各培訓機構自主申報,區里進行初審后,報市農委陽光辦批準。最終,確定連山農業中心、區職教中心等4家單位為2011年陽光工程培訓機構。二是嚴把制度關。為了確保陽光培訓工程取得預期效果,根據陽光培訓工程的要求,區農經局建立完善了《教學管理制度》、《教師守則》、《安全生產制度》、《陽光工程制度》、《學員守則》等6項制度,并要求各培訓單位在教學過程中嚴格照章辦事,從而使陽光工程培訓逐步走向規范化,確保了教學質量。
按需培訓。就是根據各鄉鎮農民農業生產實際和需要,安排培訓課程和內容。去年,區農業中心培訓專業和人數分別是病蟲專業防治員400人,肥料配方師100人,蔬菜園藝工150人;區虹瑰五味子專業合作社培訓專業和人數是花卉園藝工100人,果桑茶園藝工200人,中藥材生產管理員150人;區畜牧技術推廣站培訓專業和人數是:畜禽養殖技術員200人,村級動物防疫員200人;區職教中心培訓專業和人數是:農機駕駛及維修人員100人,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人員100人,農村經紀人100人,農業企業技術人員100人,鄉村旅游服務員100人。
此外,建立培訓專家庫,聘請省市植保站和推廣站病害防治及栽培專家、區農機畜牧專業經紀人為顧問培訓教師,按農時進行培訓和現場指導。同時請管理經驗豐富的農民作為鄉土專家現身說法,講生產體會,傳授經驗。因這些做法切合學員的生產實際需要,受到了廣大農民的歡迎。
另據了解,今年,區陽光工程培訓將開展農業實用技術普及性培訓,計劃在116村培訓11600人;農業職業技能及創業培訓計劃開設病蟲專業防治員、肥料配方師、蔬菜園藝工、畜禽繁殖員等10個專業,培訓人數2000人。區農業部門表示將繼續堅持嚴格把關、按需培訓的原則,保質保量完成培訓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