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縣和尚房子鄉白廟子村充分發揮梨樹資源優勢,近年來大打科技牌,依靠科技投入,實施標準化管理,全面提高果農素質,提升果樹管理水平,梨果生產全面發展,農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目前,全村擁有各種果樹13.8萬多株,年產梨果280萬公斤,產值達到400多萬元,人均梨果收入2600多元。
該村是我市現代梨果生產示范基地、國家梨樹標準果園建設項目區。該縣僅用2年時間,在果園里就采取了10項綜合技術管理措施助農增收。去年11月,省里組織省內知名果樹專家,對白廟子梨園進行檢查驗收,各項指標及管理技術均贏得專家高度贊賞和好評,并通過了專家組的審核驗收。
統一梨樹樹形結構,為早期豐產奠定基礎。白廟子村是個典型梨果栽培專業村,盛產秋白梨、花蓋梨、南果梨。栽培梨樹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果農對管理梨樹具有一定的經驗。建昌縣首批開展的新型農民培訓工程,就把白廟子村確定為培訓的重點村,縣果蠶局選派最為出色的農藝師,到這個村任教授課,系統地講授了梨樹的各種實用管理技術。培訓過程中主講老師針對本村新植幼樹較多的實際,把培養新的樹形結構作為指導的重點,將過去的喬冠疏層形改為小冠疏層形和紡錘形。在授課老師的指導下,他們根據紡錘樹形的要求,在夏季對幼樹主枝進行全部拉枝開角。通過拉枝開角所有主枝均呈水平狀態,為此冠內通風透光全部改善,樹勢緩和果枝增多。將幼樹進行全部拉枝開角后,果樹提前2年進入結果期,每畝增產600多公斤。
細致授粉、嚴格疏果。他們不失時機給梨樹實施人工授粉技術。果農通過專業老師授課講解示范,明確了授粉益處、授粉時間、授粉方法等技術。在梨樹花期時,全村有80%的戶對坐果不好的品種進行授粉。現在,稀花疏果的范圍幾乎達到100%。此舉使該村的梨樹年年穩產,根本沒有大小年。董殿勝、虞中春等果農,歷年梨果收入都在4萬元以上。
科學合理防治病蟲害。對于病害,他們一貫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強調秋末冬初認真清掃果園的病葉、病枝、病果,集中一起深埋或焚燒。同時在早春及時刮除老翹皮,消除越冬菌源;另外,在果樹萌芽前及時噴灑苯醚甲環唑或20倍液的尿素,以此鏟除黑星病病菌。實施這些切實可行的舉措,實現了梨樹枝、葉、果的安全生長。
白廟子村通過實施標準化管理,所有梨樹已全部達到梯田化、臺田化、園田化,梨果生產可謂后勁十足,不僅產量年年增加,而且果品質量全面改善,在梨果市場中打出了“白廟子”的品牌,吸引沈陽、吉林、赤峰等地果商爭相到這里購果,果品單價也較當地其他方高出一大截,280多萬公斤的梨果年年銷售一空。(趙德輝 記者 劉憲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