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楊家杖子蓮花山社區,大多數居民都認識社區民警王林。王林是 2009年12月從部隊轉業后被分配到毛祁屯派出所擔任社區民警的,3年來,他以社區為家,做群眾所需,為群眾排憂解難,社區警務工作開展得扎實有效,受到了轄區群眾的稱贊,他所負責的楊家杖子蓮花山社區先后被開發區評為“和諧社區建設先進單位”和“基層平安建設示范單位”。
王林負責的蓮花山社區是城中村,也是楊家杖子工農結合部,原有23棟居民住宅樓,2009年以來先后新建安置沉陷區和棚改區居民住宅樓42棟,同其他社區相比,這里住宅樓多、新遷入居民多、暫住人口多、新開業商業網點多,信息采集、人口入戶核查的工作量也隨之加大。王林除完成值班備勤等必要工作外,堅持扎根社區,帶領社區治安協管員放棄休息,加班加點地到社區采集信息、入戶核查。時間緊、任務重,王林就采取錯時、彈性工作制,居民上班時他就在派出所錄入信息,居民下班他上班,深入社區采集信息。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王林帶領協管員入戶核查4980戶,走訪登記常住人口13000多人,清理登記出租房屋48戶,登記寄住、暫住人口234人,登記商業門市網點36家。
在去年公安機關信息采集錄入攻堅戰中,王林為保證采集、錄入信息兩不誤,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任務,動員妻子葉娜利用雙休日到派出所來幫忙錄入信息,將每戶調查情況輸入電腦并打印成冊,注明地理信息和置入裝戶圖。王林向所領導承諾:“我保證不落一戶,不漏一人。”這份自信,來自于他平日工作的積累。“入百家戶、知百家情”的基本功,讓王林有了用武之地。今年春節期間,外地一個派出所請求協助抓捕一名涉嫌故意傷害的犯罪嫌疑人張某。經了解,張某是王林管區的居民。所長把王林叫到了辦公室,指示他配合行動,王林馬上答道:“我知道張某的情況,他是我社區的重點人,曾因故意傷害罪被判刑1年,我每個月都要找他談話交心……”王林領著辦案民警來到張某家,張某沒在。有著平時和張某接觸的關系,王林撥通了張某的電話,知道了張某在市區的下落。辦案民警火速趕到,在張某的逗留地將其抓獲。
在工作中,王林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積極落實上級“守護平安·干凈社區”大型主題活動要求,訪千家,送溫暖,看望孤寡老人,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用愛心幫助弱勢群體和特困家庭,用熱心化解小糾紛、小問題、小矛盾。
去年12月的一天,王林正在社區一住宅樓入戶核查,剛到一樓就聽見樓上傳來爭吵聲,他上樓一看,是安裝太陽能的老板和頂樓的住戶發生了口角。住在頂樓的騰女士不讓在她家閣樓的平臺上安裝太陽能設備,怕擋光。為此,她70多歲的婆婆坐在閣樓的陽臺上不下來,阻止安裝太陽能。天氣很冷,王林一邊勸安裝商讓他們先回去,等改日協商好了再安,一面把滕女士拉到旁邊說:“你婆婆這么大歲數了,你老公又在外面打工,不能拿老人的身體開玩笑啊,天氣這么冷,凍出毛病咋辦?讓老人進屋說吧。”聽了王林的話,滕女士將婆婆扶進了屋。為了將此事和平解決,王林往返滕女士和太陽能經銷點好幾次,最終安裝太陽能一方答應在樓頂安裝,不破壞防水層,如有損壞負責維修。協議達成后,騰女士和婆婆終于露出了笑容??吹诫p方都滿意了,王林也很欣慰,因為自己的工作沒白做。3年來,王林和巡防隊員在社區為群眾提供咨詢121余次,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12件。
為方便居民辦理二代證,王林在派出所主動把社區居民辦完的二代證挑出來,然后打出名單,貼在小區公告欄上,通知大家到社區警務室領證。對年紀大或工作忙的居民,他就主動送證到家。王林還利用接待來訪群眾和走訪群眾的機會,向居民發放警民聯系卡。現在,很多轄區居民有事就直接打他的手機,無論在警務室、辦公室還是家里,他時常接到群眾的電話,有報案的,有咨詢問題的,有時半夜還會接到夫妻打架向他求助的……
在部隊時離家遠,不能照顧家里,分到公安系統后,離家近了,但王林幾乎沒有過一個完整的周末,而且越到節假日他的工作越忙,有時一忙起來可能幾天不回家,還是不能很好地照顧老人和妻兒。但作為一名人民警察,他時刻把群眾當親人,視工作為使命,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人民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這就是王林,他用一串串平實的足跡,詮釋著一位基層公安民警無私奉獻、兢兢業業、一心為民的警察情懷。(記者 郝劍)